top of page

【Futurus文章】安老2.0:觸得到的幸福感

提到北歐,你會想到什麼?簡約?自然?知名連鎖家具店?


北歐「樂活」的一面也為人熟悉。根據聯合國《2021年全球快樂報告》(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21),在全球百多個國家及地區中,芬蘭蟬聯全球最快樂國家,丹麥、瑞士、冰島、荷蘭、挪威、瑞典緊隨其後。


Hygge一詞最早源自挪威,但在現代丹麥人廣泛使用後,hygge開始紅遍歐美,成為北歐式快樂的代名詞。在丹麥,hygge包含了「舒適自在、溫暖、親密」的意思。在中文世界,最接近hygge的詞彙大概就是「小確幸」,一種從平凡日常生活中獲取到的滿足和喜悅。Hygge可能是被和煦陽光洗禮的冬日早上,也可能是飢腸轆轆時吃下的小食,或是與親朋好友一起享受美食佳餚的時光等。



hygge重要元素:食物

在北歐,食物是hygge重要元素之一 。當地盛行comfort food,專門形容能帶來幸福、溫暖、舒適感覺,讓人心情變好的食物。它可能是朱古力、糖果、蛋糕,也可能與自己的童年回憶有關,讓我們能從食物中尋找幸福和安定。


疫情前我到訪丹麥安老院舍時,正值午飯時間,餐車上的三文治是丹麥人常吃的open sandwich(開放式三文治)。黑麥麵包鋪上醃製的鯡魚、青瓜、火腿、沙律醬,配一杯果汁、牛奶或咖啡。是長輩每天都吃的食物,也是丹麥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。雖然開放式三文治外表平平無奇,卻因為生活規律和傳統口味而為長輩帶來幸福感。


最近看了香港電台一齣紀錄電影《此生未完》(It's not over yet),講述丹麥護士May Bjerre Eiby(艾比)創立的護老院,專門照顧像她已過世父親般患上腦退化症的長輩。艾比和員工開創了「同情治療」 (compassion treatment),以擁抱、觸摸、交談、幽默等方式對待院友,有別傳統側重藥物的護理手法。



護士艾比的面孔非常熟悉,頓時想起我們曾於2019年春天見過面,當時我到訪她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開設的院舍Sister Sanatorium。記得踏入院舍一刻,感覺好像步進水療中心一樣,木色簡約設計,配合暖色的布藝沙發、毛氈等,微微的背景音樂,加上淡淡香薰香氣,舒服的氛圍散發出強烈的hygge,讓整個人都輕鬆自在下來。艾比的院舍像家一般的溫暖。記得當時有一名腦退化症伯伯坐在沙發喊着要走,護理員用手輕輕觸碰伯伯肩膀,溫柔冷靜與他傾談,讓他放鬆下來不再叫喊,護理員更與伯伯肩並肩坐在一起閱讀報紙,有講有笑。


交談、觸碰融入照顧模式

艾比着重肢體上觸碰的護理方法,透過交談、撫摸等非藥物照顧模式,希望讓長輩過着有尊嚴和優雅的生活。我曾經與身邊朋友分享過艾比的故事,卻引來批評,認為她的方法不切實際,難於香港實現。事實上,與艾比相若的同情治療於幼兒教育界也應用得到,為什麼不能於安老院舍實踐呢?難道長輩不值得大家的同情、擁抱或觸摸嗎?


艾比所相信的治療方法是關愛。我相信關愛能治癒心靈的無助感、空虛感和寂寞。幸福感不只是環境因素,更是待人接物的態度,那種無言的舒適感,對彼此的尊重。只要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,體現幸福感的安老服務並非遙不可及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