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Futurus文章】安老2.0:用心解讀長輩「難搞」舉動 聽不到女兒說話 非重男輕女


五感退化——自中年開始,五感開始逐漸退化。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的退化,不知不覺改變了長輩看待世界的方式。(設計圖片,Toa55@iStockphoto)

老化是漫長的人生旅程,變老不是一下子突然發生。打從出生那刻起,人便踏上老化之路。在青少年時期,稱為「成長」,滿心歡喜迎接長大成人;中年過後,「成長」變成「老化」,變成不少人心中的恐懼。


但你可曾想過,恐懼源自什麼?


老化過程中,我們或將失去自主能力;失去行動、認知,甚至照顧自己的能力,讓我們感到無力和擔心。


人怕老化 源於社會負面詮釋

人們對老化的恐懼,源於社會對老化負面的詮釋。主流媒體如何標籤「老」?有關老年的新聞報道,經常會用到「社會負擔」、「沉重壓力」等字眼,潛移默化下,很多人相信年老便等於多病,年長人士各方面能力也有限制,這些想法都會帶來枷鎖和壓力。最近看到一個節目,主持人訪問幾名逾60歲人士關於接種新冠疫苗看法,主持人一開口就稱呼為「老友記」,可是當中一名女士外表頗年輕、有活力,心想她也不至於「老」吧!


對老化的恐懼除了來自社會標籤,亦因為我們未能掌握「老」可能帶來的後果,部分人甚至對老化抱着事不關己的心態。


我踏入36歲,看着父母愈發明顯的老態,有種說不出的愁緒。一方面擔心他們身體健康,恐疾病突然「造訪」;另一方面在學習該如何與邁進老年的父母相處,為他們解憂。老化就好像歲月神偷,漸漸把父母的青春和自信奪去。作為子女,可以做的是理解他們經歷老齡化的過程,並調整自己。


聽覺退化 難聽到高頻聲

然而,長輩難相處並非全然無解。日本醫生平松類在《老後行為說明書》一書中,詳細列舉10多種常見長輩行為,當中不乏「令人討厭」的舉動。但在平松類醫生筆下,這一切看似難搞的行徑,暗藏長輩難以啟齒的煩惱,以致他們在難以言明的情况下,作出令人困擾的行為。唯有我們用心理解,認識長輩經歷的身心變化,才能打破藩籬,好好相處。


例如,自中年開始,五感開始逐漸退化。五感——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的退化,不知不覺間改變了長輩看待世界的方式。以聽覺為例,你有否聽過類似的故事?


「不想聽的話,爺爺就會裝作聽不到。」


「婆婆會回應孫仔的話,卻對孫女的話充耳不聞,這分明是重男輕女!」


聽障在長輩間頗為普遍。根據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在2016年抽樣調查,本港60歲以上人士,近四成有中度至嚴重聽障,只有19%的人佩戴助聽器。日本有研究指出,隨年齡上升,聽障人口比例上升。值得留意的是,因老化造成的聽力缺失並不代表「完全聽不見所有聲音」,他們只對於高頻音格外聽不清楚。年輕女性音頻一般較高,換言之,並非長輩刻意忽視女兒、孫女的聲音,而是他們真的聽不到,重男輕女可不是他們的意圖。機器發出的高頻聲響是另一種長輩常常聽不到的聲音。倒車時「嗶嗶」聲響屬高頻音,對聽力退化的長者而言,實在不易察覺。


「亂」過馬路 或看不清交通燈

此外,有些長輩隨年齡增長,眼瞼漸往下垂,視野變得狹窄,無法看清視野上方的交通燈;或因害怕跌倒,走路時只顧盯着自己的腳步,沒留意周遭環境,就匆匆起行,讓自己身陷險境。胡亂過馬路非大部分長輩的本意,但這種危險舉動,需要我們關心。與其責怪長輩不留心路面情况,倚老賣老在虎口般的馬路橫行,不如從其他治本方法入手,了解長輩「亂走」背後原因,必要時使用助聽器、助行用具,做提眼肌運動,改善其五感世界。或由環境入手,降低警告音效聲頻,建造長者友善的社區,方能令長輩更安全,更有尊嚴地生活。


老後身體改變帶來的生活挑戰,我們不曾體會,但只有放下成見,嘗試走進長輩的世界,觀察、聆聽他們的需要,便能真切地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因由。老化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階段,無法逃逸。既然如此,我們更要打破對老化的不安與恐懼,理解老化過程和生活上面對的挑戰,方能做足準備,建立一個更具包容力的友善社區。


原文轉載自: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